学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收获。譬如烧开水,在烧到80度是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这样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非常难喝到水。学习也是一样,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可以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每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正在好好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地理说课稿范例》,期望对你有帮助!
1、说教程
说教程的地位和用途
高中人文地理有关人类空间活动的章节中贯穿了区位理念,从城市、农业、工业、到交通区位,把人文地理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块,成为人文地理部分“活的灵魂”。而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然而工业又因其特征在区位原因及区位选择上比农业愈加的复杂了,所以,工业的区位原因与区位选择是对前面常识的深化,也为后面常识做辅垫,在教程中起着承上启下有哪些用途。
说教学目的
常识与技能目的
1.结合实例学会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原因
2.理解工业区位原因的进步变化趋势;
3.剖析环境原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过程与办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工厂布局实例知道剖析工业区位的主要原因,同时培养学生提取并加工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鞍钢和宝钢案例对比综合剖析评价工业区位的影响原因及变化,加大学生综合剖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结合三明钢铁厂实例引出环境原因对现代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怎么样合理布局,突出对实质问题的剖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实例激起学生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剖析、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意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打造科学的进步观、环境观
说教学重难题
判断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原因及其合理布局。高考考试中区位问题占有非常突出的地方,而且要点是后面剖析工业地域形成与进步的基础,所以列其为重点;同时通过前面学习,对区位原因有肯定认识,但影响工业区位原因更复杂,就不可以孤立机械地看待各原因,须综合进步地剖析同时又要抓主因,涉及政治哲学,而高中一年级学生理性综合剖析能力及科学看等问题的能力还有限,因此列其为难题。
2、说教法
因为中学习地理教育的被忽略,所以学地理的积极性不太高。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例教学:创设实例情景小组活动探究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成效
案例教学:结合书本案例并升华到日常的具体实例,为学生提供身边的事物进行剖析研究,引发学生质疑提升兴趣,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环境观和进步观。
3、说学法
体验学习:对工厂布局体验一把“决策瘾”,并把自己小组的决策结果拿来和大伙推荐,同意大伙的评判。这个过程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听和讲的能力,同学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提升我们的情商。
探究学习:对三明钢铁工业布局剖析及探究怎么样合理规划,让学生真的领会到适当的工业布局应该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培养爱乡情操。
4、说教学过程
5、布置作业
6、板书设计
板书:工业的区位选择
1、主要的工业区位原因
1、工业及主要区位原因
2、五种工业指向种类
2、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原因的进步变化
1、科技进步
2、政策变化
3、环境保护
4、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原因
1、教程剖析:
本节课是必学二第三章第三节,它是对第一节内容的深化和拓展,与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种类》是并列关系。对于本节课,课标的需要有两条:
1.剖析农业区位原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种类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完成课标需要,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题如下:
教学重点:
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种类的区位原因。
2.借助图表资料剖析农业区位原因的能力。
教学难题: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与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题,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的如下:
常识与技能目的
1.用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原因和特征,
2.读图剖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原因,运用资料总结乳畜业的特征。
过程与办法
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原因的剖析,掌握总结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把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种类形成的条件,人类需要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天人合一。而人文条件也愈加大地影响到农业的区位选择,事物是进步的,不可以用静止的看法看待问题。
为了完成教学目的,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比法,使用案例剖析等教学办法,学生采取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筹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资料和地图
2、教学思路:
1、因为学生通过必学1的学习,已经有肯定区位剖析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第一借助课本案例及活动题,结合一些补充资料、图表等,让学生通过独立考虑、讨论等方法剖析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在总结出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之后,再向学生提出“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怎么样扩大生产?”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进步的思想
3、在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基础上,通过基本相同的思路,以西欧为例剖析乳畜业。
4、后,概括对比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基本概况。
5、拓展深化:⑴国内内蒙古、新疆等地能否使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
⑵国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进步乳畜业的区位原因是什么?
3、教学过程
包含新课导入、新课学习、课堂小结、当堂测试、课后作业五个环节。
采取视频短片导入: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提出问题,进行新课学习请大伙阅读案例4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
1、为何这类国家可以进步大牧场放牧业呢?
2、大牧场放牧业有哪些特征?
3、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条件是什么?
板书:1、分布区域。
2、特征: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产品率高。
3、区位条件:①气候温暖、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水陆交通便利。
投影图3.15和图3.16,完成活动题前两个问题
提问过渡: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可以获得哪种产品呢?
那样分布在大城市周围的牧场又可以获得哪种产品呢?——承上启下
下面大家就来学习乳畜业。
板书:
2、乳畜业
讲述:根据剖析大牧场放牧业的思路,根据预先分好的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面的问题,学习乳畜业提问题:
1.乳畜业商品的类型有什么?
2.乳畜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区域呢?
板书:
1、商品类型
2、主要分布区域
3.依据图3.19,3.20完成P52活动1和2。
4.列表比较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板书:
3、区位条件:气候温凉、潮湿、适合多汁牧草成长;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达,市场需要量大
4、特点:产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德育渗透:
提问:乳牛能否分布在城市河流上游?从答案中引出城市环境问题。
问题拓展:
⑴国内内蒙古、新疆等地能否使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
⑵国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进步乳畜业的区位原因是什么?